油橄榄(原亚种)(Olea europaea L.)

形态特征

  • 生活型:常绿小乔木。
  • 主干:高可达10米,树皮灰色。
  • 枝:枝灰色或灰褐色,近圆柱形,散生圆形皮孔,小枝具棱角,密被银灰色鳞片,节处稍压扁。
  • 叶:叶片革质,披针形,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,长1.5-6厘米,宽0.5-1.5厘米,先端锐尖至渐尖,具小凸尖,基部渐窄或楔形,全缘,叶缘反卷,上面深绿色,稍被银灰色鳞片,下面浅绿色,密被银灰色鳞片,两面无毛,中脉在两面凸起或上面微凹入,侧脉不甚明显,5-11对,在上面微凸起;叶柄长2-5毫米,密被银灰色鳞片,两侧下延于茎上成狭棱,上面具浅沟。
  • 花: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,长2-4厘米,较叶为短;花序梗长0.5-1厘米,被银灰色鳞片;苞片披针形或卵形,长0.5-2毫米;花梗短,长0-1毫米;花芳香,白色,两性;花萼杯状,长1-1.5毫米,浅裂或几近截形;花冠长3-4毫米,深裂几达基部,裂片长圆形,长2.5-3毫米,宽约1.5毫米,先端钝或锐尖,边缘内卷;花丝扁平,长约1毫米,花药卵状三角形,长1.8-2毫米;子房球形,无毛,花柱短,长约0.3毫米,柱头头状,2裂。
  • 果:果椭圆形,长1.6-2.5厘米,径1-2厘米,成熟时呈蓝黑色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花期4-5月,果期6-9月;

奇迹(Koroneiki)

   奇迹是一个早实、稳产、高产、出油率高、油质好的油用品种,又名科罗莱卡、柯基、科拉喜等。2018年由中国林科院等多家单位以科罗莱卡品种名申报,认定为国家良种,良种号为:国R-ETS-OE-005-2018。奇迹也是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省级良种,已推广到甘肃、云南、四川、重庆和湖北等油橄榄种植区。

  奇迹结果早,产量高,大小年不明显,果实成熟期特晚,耐瘠薄,抗盐碱,耐旱,耐水分胁迫,抗风,干旱时不能忍受低温,要求气候温和。扦插不易生根,成活率较低。抗油橄榄叶斑病,较抗立枯病,适宜于山地建园、地埂栽植和栽植行道树。

  果肉率77.7%,成熟果实含水率55.96%~62.27%,全果干基含油率45.07%~47.52%,鲜果含油率25.04%~25.39%,工业出油率18.3%,单品种油含油酸56.7%~72.5%、多酚4.54~7.99mgg、黄酮0.95~2.65mg/g;新鲜油具有良好的感官性,油质评价高,青果油色泽非常绿,果味非常浓,苦味和辛辣味适中,口感均衡,非常适合东方人口味,油酸含量高,油稳定性强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 树势中等,树形矮小,树冠卵圆形,抽枝能力强,枝条密集,长势旺,年新梢生长量99cm,枝条细长,结果早;

  • 生活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枝条红色,无茸毛,四棱。
  • 叶:叶片窄披针形,正面深绿色,背面银绿色,叶长5.5cm,叶宽1.1cm,叶形指数5,叶柄长0.55mm,对生,叶尖渐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片扁平,薄而尖,中脉明显;
  • 花:开花早,聚伞花序,着生于叶腋,小花6~13朵,花量大,集中在主干和大枝上,花芳香;
  • 果:成熟后附着力强,不易脱落,采收期长,果面光滑,果形椭圆形,有乳凸,果小而密,单果重1.12g,果实纵径1.77cm、径1.2cm,果形指数1.5;果核纺锤形,较对称,果核重0.25g,果核纵径1.18cm、横径0.55cm,核形指数2.2;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果实成熟晚,于11月中旬转色,12月中旬果熟。

菜星(Leccino)

  莱星原生于意大利莱星城而得名,现为甘肃、云南省审定良种,四川省认定良种,良种号分别为:甘S-ETS-EZ-017-2011、云S-ETSOE-013-2013和川R-ETS-005-013-2017。莱星是甘肃省陇南市主裁品种。

  莱星适应环境的能力强,较耐寒,对孔雀斑病、叶斑病、肿瘤病、根腐病有较强的抗性。生长季如遇高温、潮湿,在通透性不良的酸性黏土上生长不良,生理落叶重,产量低。适应碱性土壤,耐干旱,在土层深厚、通透性良好的钙质土上生长强旺,结果早,产量高,丰产性好,管理适当时定植5年开花结果,但大小年明显,自花不孕,适宜的授粉品种有马尔切、配多灵和马伊诺(Maurino)。

  自花不孕,主要靠异花授粉,每花絮坐果1~5粒。

  果肉率82%,成熟果实含水率49.09%~64.42%。莱星为油用品种,成熟期基本一致,果实密度大,不易碰伤,光亮而新鲜,深受榨油厂欢迎。鲜果含油率22.82%,全果干基含油率46.07%~ 46.32%,单品种油含油酸57.42%~72.65%、多酚3.03~6.82mgg、黄酮0.73~1.98mg/g;新鲜的单品种油具有浓郁的禾本科青草味,使人联想到清晨草地的清香,熟果油颜色金黄,苦味及辛辣味较淡,属轻度口味橄榄油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树冠圆头形,抽枝能力弱,结果特性中等,生长较弱;

  • 生活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枝条灰褐色,无茸毛,四棱;
  • 叶:叶片披针形,正面深绿色,背面银绿色,叶长6cm,叶宽1.6cm,叶形指数3.75,对生,叶尖急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柄长0.5cm,叶片微凹柔软,叶脉7对、在叶背面较明显。
  • 果:果实着生于1~3年生枝条基部的叶腋或隐芽分化成花芽结果,果柄长2.2cm、宽0.1cm,4棱,果实椭圆形,果面光滑,黑色,果斑稀少,果实纵径2.2cm、横径1.6cm,果形指数1.4;果核圆柱形,较不对称,褐色,有网状花纹,果核纵径1.7cm、横径0.8cm,核形指数2.1;单果重3.3g,果核重0.6g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5月中旬开花,花期5~7天;果实发育期短,成熟较早,成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;

鄂植8号(Ezhi8)

  鄂植8号简称鄂植、鄂8,为我国实生选育的油果两用品种,现为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省审定良种,良种号分别为:甘S-ETS-EZ-018-2011、S-SC-粜百OE-004-2015和云S-ETS-OF-021-2016。现已被引种到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浙江、重庆等省市。

  鄂植8号适应性强,较耐寒,早实中晚熟,单株产量高,丰产稳产大小年不明显;在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、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后通常5年可开花结果,树体矮小,采果方便,长势弱,可密植,适合农户小果园种植。但若结果后不注意更新复壮、及时恢复树势,则干性差,树体容易早衰。在高湿度地区种植,如果空气湿度大、土壤含水率高、排水不良、果园管理不善、杂草丛生、下垂枝修剪不到位时秋雨季容易感染炭疽病,造成落叶矜┌飮蝸釬拆对烂果,应及时防治。

  雌花孕育率高,自花授粉坐果率2.3%,异花授粉坐果率4.7%~8.2%,每花絮坐果1~7粒。

  果肉率86%,成熟果实含水率57.36%~61.4%,鲜果含油率20.89%,全果干基含油率48.16%~50.33%,单品种油含油酸57.42%~72.65%、多酚2.08~5.63mg/g、黄酮0.66~2.06mg/g;新鲜的青果油具有诱人的翡翠绿色,具有浓郁的青草味,苦味及辛辣味较淡,属轻度口味橄榄油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树冠圆头形,冠体低矮;

  • 生活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抽枝能力强,幼枝四棱,灰绿色,局部青紫色。
  • 叶:叶片宽披针形,兼卵圆形,螺旋状扭曲,叶色正面墨绿色,表面光滑,背面银灰色,叶长5.5cm,叶宽1.4cm,叶形指数3.9,叶尖渐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柄长0.52cm,叶柄无棱,叶脉13对,背面叶脉明显,对生或互生。
  • 果:果实着生于2年生枝条叶腋和短枝顶端,果柄四棱,长0.8cm、宽0.1cm;长圆形,玫瑰红色,果斑不明显,果汁少,果实纵径2.3cm、横径1.7cm,果形指数1.35,果核倒卵圆形,褐色,有沟状条纹,果核纵径1.45cm、横径0.83cm,核形指数1.75;单果重4.5lg,核重0.62g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5月上旬开花,花期5~7天;果实生长发育期140天,果实成熟期11月上中旬。

豆果(Arbequina)

   豆果是一个早实、稳产、高产的油用品种,别名阿贝纳、阿贝基娜、“阿尔贝吉纳(Arbequín)”等。2018年由中国林科院等多家单位申报,认定为国家良种,良种号为:国R-ETS-OE-004-2018。豆果也是云南、四川省级良种,已推广到甘肃、云南、四川、重庆和湖北等油橄榄种植区。

   豆果以高产稳产而著称,适应性强,抗性强耐寒、抗盐碱,耐高空气湿度,能在1月平均气温2℃的地区生长。适度耐旱,对钙质非常高的土壤敏感。具有较高的生根能力,采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容易生根,但易落叶,扦插成活率66%。抗油橄榄叶斑病和油橄榄瘤,不抗橄榄果蝇和孔雀斑病,会被油橄榄果蝇和立枯病病原侵染。

   开花量中等,自花授粉率高

   果肉率83.4%。全果干基含油率48.04%,鲜果含油率26.46%,工业出油率17.8%,单品种油含油酸71.36%、多酚2.28~3.28mg/g、黄酮0.46~1.72mg/g;新鲜油具有良好的感官性,果味浓,苦味和辛辣味淡,属轻度口味橄榄油,非常适合东方人口味,但加工后保质期较短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 其树势中等,树形较小,树冠单锥形,抽枝能力较强,枝条疏密度中等,长势较旺,年新梢生长量83cm。

  • 生长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枝条灰色,无茸毛,四棱。
  • 叶:叶片宽披针形,正面深绿色,背面银绿色,叶长7.3cm,叶宽1.4cm,叶形指数5.2,叶对生,叶尖渐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柄长0.57cm,叶面凸起,叶缘向背面卷曲,中脉明显;
  • 果:离核型,果面光滑,果实近球形,对称果顶圆形,乳凸退化,果基平截。果实纵径1.58cm、横径1.43cm,果形指数1.1;果核椭圆形,较对称,果核纵径1.21cm、横径0.73cm,核形指数1.66;单果重2.35g,果核重0.39g;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结果早,果实成熟期较早,10月中下旬果熟。

科拉蒂(Coratina)

   科拉蒂是油、果兼用品种,现为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省审定良种,良种号分别为:甘S-ETS-C-019-2011、川S-SC-OE-005-2015和云S-ETS-OE-004-2017。科拉蒂现已在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重庆推广种植。

   科拉蒂适应性广,耐寒,结果较早,大小年明显,小年结果部位上移,自花结实率高,异花授粉条件下产量更高,适宜授粉品种为切利那(Cellina diNardo)。扦插易生根。不抗孔雀斑病,密度过大、通风不良或干旱、水渍都易感病落叶。不宜在生长季雨水多、空气相对湿度高于75%、易板结的黏土地上种植,适宜于土层深厚、通透性好、阳光充足的地方集约栽培,抗旱性中等,适合农户小果园种植,进行间作。油浅绿色,油质中上等,色、香、味很适合东方人口味。

   自花结实率高。

   果肉率80%,成熟果实含水率57.15%~68.88%,全果干基含油率19.66%~36.01%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 其树冠圆头形,抽枝能力强。

  • 生长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枝条细长,银白色,无茸毛,四棱。
  • 叶:叶片着生部位膨大,叶长而大,叶形披针形,叶色正面墨绿色背面银灰色,叶长7.8cm,叶宽1.6cm,叶形指数4.9,互生或对生,叶尖渐尖,有钩,侧向一边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柄长0.3cm,叶柄无棱,叶脉明显,10对,互生,正面两条基脉沿叶缘直达叶尖;
  • 果:以长果枝结果为主,果实着生于叶腋,有2~3年生“老茎生花结果”现象,果柄圆柱形,长0.6cm,宽0.lcm;果长椭圆形,枣红色,果斑凹陷,稀疏,明显,果汁绿色,果实纵径2.4cm、横径1.8cm,果形指数1.33;果核长卵圆形,有网状花纹,隆起,褐色,果核纵径1.8cm、横径0.9cm,核形指数2;单果重4.5g,核重0.9g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5月上旬开花,花期5~7天;果实着色期较晚,成熟期11月中下旬。

皮削利(Picholine)

   皮削利原产于法国,因果实形状像鸽子蛋,别名鸽子蛋,宜作餐用青橄榄,也可榨油,为油果两用品种。2015年由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申报,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甘肃省林木良种,良种号为:甘S-ETS-OE-004-2015。

   皮削利适应性很强,喜光,抗寒,耐瘠薄,较耐旱,怕水渍,喜石灰质土壤,忌通透性差的土壤,要求通风透光,不宜密植。在半山干旱区的钙质土上长势强,叶片寿命长,开花结果早,皮削利与莱星混栽3年可开花结果,大小年明显,耐修剪,丰产性较好。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困难,与城固53号作砧木嫁接亲和力强。抗孔雀斑病。油质好,为重度口味,凝固点低,一般要到-12℃才会结絮凝固。

   树势过强和营养失调时,往往有雄蕊退化的不完全花发生,其发生率高达70%,更有全部为不完全花的。正常花粉可借助风媒授粉,自花孕育率低,异花授粉坐果率高。

   果肉率86.4%,成熟果实含水率61.68%-68.86%,鲜果含油率18%~20%,全果干基含油率34.1%~43.27%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 其树冠双锥形,分枝角度小,抽枝能力中等、枝条细而短;

  • 生活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枝条银灰色,有网状条纹,幼枝四棱;
  • 叶:叶片狭披针形、对生,正面叶色深绿,背面银灰色、被银色屑状鳞毛,叶长6.1cm,叶宽1.2cm,叶形指数5.1,叶尖渐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叶柄较短,长0.57cm,基部弯曲,叶脉较明显,叶面微卷。
  • 花:以长果枝结果为主,中上部花序坐果率高,锥状聚伞花序出自上年生充实枝的中部以下叶掖,而以生于第2~7对叶之间的为最多。花量大,花细小,10~25朵,呈黄白色,有香气,花深杯形,有4齿,花冠4深裂,为完全花,雄蕊2枚,雌蕊1枚,花柱2分歧,子房2室。
  • 果:果实着生于2年生枝叶腋,果柄长3.8cm、果柄上有多片小叶着生。果实圆形,果顶具乳凸,果面粗糙,熟时紫黑色,被果粉,果斑大而下陷,果肉多汁,果实较大。果实纵径2.7cm、横径1.9cm,果形指数1.42:果核卵圆形,对称,浅褐色,有网状花纹。果长1.67cm,果核横径0.74cm,核形指数226:单果重5.7g,果核重0.78g、果肉重4.96g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开花期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,花期5~7天;果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。

阿尔波萨纳(Arbosana)

  阿尔波萨纳为早实、丰产、晚熟油用品种。该品种最早由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、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我国。2016年由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,认定为四川省林木良种,良种号为:川S-ETS-OE-002-2016。

  该品种是适合篱状高密度栽培的品种,在甘肃省陇南市表现出早实丰产性,栽植后第2年即开花结果,大小年不明显,但不抗寒,气温过低或低温期过长会造成全树落叶,但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时又长出浅绿色新叶,仍正常开花结果。其对水分胁迫敏感,无性繁殖易生根,扦插成活率79%;在高湿地区通风不良时叶片及果实易感染霉污病,抗叶斑病,抗油橄榄果蝇和假单胞菌。

  自花授粉。

  果肉率84.3%,鲜果含油率16.19%,全果干基含油率40.33%~44.52%。单品种油含棕酸1.3%,硬脂酸2.0%,油酸58.63%~71.34%,亚油酸7.66%,多酚2.75~5.98mg/g,黄酮0.67~2.44mg/g;油具有独特的水果风味和令人愉快的味道,苦味及辛辣味中等,属轻度口味橄榄油。

形态特征

  其树体矮小,生长势弱,修剪后生长旺盛,树冠圆锥形。

  • 生长型:常绿乔木。
  • 枝:其抽枝能力强,枝条密而圆,黄绿色,无茸毛;
  • 叶:叶片宽披针形,叶面为黄绿色,叶背灰绿色,叶长5.7cm,叶宽1.2cm,叶形指数4.8,叶柄长0.74cm,叶对生,叶尖急尖,叶基楔形,全缘,革质,向背面微凹,中脉明显;
  • 果实密集着生于2年生枝基部,着色时果面被白色果粉,果实圆球形,对称,粉红色,无论是果形还是果色都很美,果顶圆形,果基平截,乳凸退化,果斑多而小,果核长椭圆形,较对称,顶尖,基部圆形,表面粗糙,核纹数量中。果实纵径1.85cm、横径1.58cm,果形指数1.17;果核纵径1.19cm、横径0.7cm,核形指数1.7:单果重2.55g,核重0.4g。

生态习性

  • 物候:早实,花期中;成熟期较晚,在11月中下旬果熟。